中省市最新最全的农业扶贫政策都有啥
日期:2018-03-30 阅读:7992
一、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扶持政策
(一)产业扶贫重点县切块资金扶持政策
2017年起,省农业厅在省级农业财政专项中创设产业扶贫引导资金,采取“省定投资方向、市上统筹协调、县定具体项目、资金切块下达”的管理方式。今年省农业厅切块下达北四县7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县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由各县依据本地产业扶贫规划和方案,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自主确定具体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补助标准与参与项目建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挂钩。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
项目申报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项目内容为符合产业脱贫需求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二是优先扶持贫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生产或加工基地;三是项目主体已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申报项目时应提供与贫困户开展订单、股权、劳务等合作的有效证明材料,科学评估产业项目扶贫效应,优先倾斜支持带动贫困户数量多的项目。
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扶贫示范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市农业局、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汇总,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备案。
(二)中省其他农业项目扶持政策
2017年起,各类中省农业项目要将精准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作为立项的必要条件和可行与否的一项硬性约束,同土地、规划等前置条件并行设置,结合项目规模、资金额度等核算带动贫困户数量,申报项目时应同时提供与贫困户开展合作的有效证明材料,对带动精准识别贫困户数量较多的项目,优先倾斜支持。各县市针对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环节,量身定做产业扶贫项目,建立与贫困地区相适应的差别化项目资金准入门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贫困户两个“全覆盖”。
二、产业扶贫其他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把脱贫攻坚规划、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作为产业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安排的重要依据,以项目支撑规划任务落实。
(二)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根据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支持各县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分区域布局,精准覆盖。积极发展晚熟优质苹果、中早熟苹果、猕猴桃、鲜食葡萄、石榴、酿酒葡萄、生猪、奶牛、奶山羊、肉牛、肉驴、肉羊、蛋鸡、设施蔬菜、食用菌、辣蒜和清水莲菜产业。加快发展养蜂、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林下种养及特色水产、林产等区域性短平快“小众产业”。支持各县市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
(三)提升扶贫主体带动能力。从2017年起,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及现代农业园区评定的前置条件和硬性约束,凡是推荐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时,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扶贫主体,优先推荐或认定。
(四)构建主体带贫联动机制。引导新型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信用合作、吸纳就业、利益分享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帮扶。积极推广“支部+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政府+公司+订单+贫困户”、“现代农业园区+企业+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帮扶干部+贫困户”、“电商+贫困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贫困户”、“银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各级龙头企业要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带动贫困户5户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对带动贫困户数量多、效果好的优先支持、给予奖励,对帮扶措施不力、不履行扶贫社会责任的予以摘牌,不得享受各级政策扶持。
(五)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到人。以实用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为主,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现场示范、巡回指导、田间学校、印发资料等方式,每年对建档立卡产业脱贫贫困户集中轮训1遍,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1种生产和就业基本技能。加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力度,在每个贫困村培育5-6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20个贫困户。
(六)扎实推进农业技术帮扶“千帮千行动”。市农业局启动局领导包抓县市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并选派150名农业技术人员,与全市“四率一度”样板村有产业脱贫意愿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县市农业技术人员按照“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农技人员帮扶,每个农技人员可帮扶多户,市、县、乡级农技人员帮扶户不交叉不重复,每村每户全覆盖”原则,与所有非样板村的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结对帮扶贫困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每人每月不少于3次,关键农事农时季节每周入户指导至少1次。
(七)探索折股量化试点。试点推广“政府+新型主体+贫困户+扶持资金折股量化”扶贫合作模式。对中省农业项目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果库、有机肥、能源沼气、设施农业、光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经营性固定资产,探索以贫困户优先股的形式,折股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贫困村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采用入股、租赁、联营等方式发展合作经济,让贫困户实现保底分红、固定返利,实现长期精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