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咸阳日报】“菜单”式产业扶贫勾勒出旬邑脱贫致富新画卷

日期:2018.01.23 阅读:24810

       从“等米下锅”到“看谱点菜”,“菜单式”扶贫不仅仅停留在解决贫困户短期生活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对贫困户实施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建立能够持续“造血”的长效扶贫机制。

       渭北旱塬,沟壑纵横,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尽管如此,旬邑县下大气力聚焦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找准好产业,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动贫困群众参与特色主导产业,增加造血功能,让产业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

       “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

       2017年12月27日,走进陕西蓝海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装工马文娟正在检查苹果酒,并依次装箱,她的动作娴熟轻巧,越干越有劲头儿。

       父亲患病在医院救治,最后还是离开了,花掉了家中的积蓄,妹妹还在西安读大学,丈夫也突然患病,大儿子9岁上小学,二儿子3岁需要在家照顾,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马文娟一个人身上,虽然遭遇一连串的变故,但她没有灰心,“政府和企业的帮扶让我获得信心,坚信一定会走出困境,走向富裕。”

       骑着电动车,30分钟就能从家里赶到公司,这已经成为她每天的生活节奏,每月不仅可以收到2100元工资,还可以享受政府贷资入股分红3100元,腊月底还将分红一次。再看着两个健康的孩子,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在位于郑家镇马坊村的陕西驴先生肉驴养殖有限公司,贫困户马茂林一边喂驴一边高兴地说。他平日的工作就是上草、打料、清理驴舍。作为本村人,他在这里打工,不仅学到了养殖技术,还能每月挣到2100元,更可以照顾残疾的老伴和8岁的孙子。

       “比着干”“跑着干”迈向脱贫

       郑家镇仁安村贫困户张积刚正在食用菌大棚检查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他告诉记者,食用菌喜好“七分阴三分阳”,雨雪天需要及时增温,气温高时应加强通风,有助于长出优质的食用菌。

       他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3100元的分红,还可享受到每月2000元的技术入股以及工资。这一成果得益于《旬邑县产业精准脱贫“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在旬邑县,贫困群众人手一本,从粮油到果业,从畜牧到蔬菜,从食用菌到中药材,从林业到休闲观光旅游,每一个产业从适宜地区、适宜对象、生产模式、推荐品种、生产管理、效益分析、周边市场、带动主体、利益联结、注意事项、技术支撑以及联系人电话等信息有详尽的介绍。这本参考手册成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仁安村三面邻沟,家家户户种植苹果,面积236000亩,其中许多果树树龄老化、品种老化,导致销售难,许多果树被挖掉烧柴,而苹果树正好是食用菌菌棒的最好原料,生产后的菌棒废料可以加工成有机肥,从而应用到果树,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果菌互促互带,三产融合脱贫。

       这个成立仅仅两个多月的食用菌大棚就产菌3500多公斤,每公斤8元被早早收购一空。在郑家镇食用菌产业扶贫聚集地规划图上,一排排大棚将要在土地上拔地而起,贫困群众以脱贫的朴素情怀,扎根产业发展,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心中的梦想,许多贫困群众从一窍不通的外行升级成为当地产业管理技术的行家里手,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大家“比着干”“跑着干”,渴望发家致富的贫困群众将在产业扶贫的红利下迈上脱贫的致富路。

       旬邑县县长王旭表示,产业扶贫是旬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主导产业实际,紧盯市场需求,通过造血式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把产业发展和脱贫工作结合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壮大产业,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