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纠偏措施不断出台,投融资平台辉煌巅峰似乎已经过去,更是成为某些地方主政者的敏感词汇。事实上,在债务承压和国企改革大背景下,投融资平台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其特殊身份和定位如何重获新生值得期待。
一、投融资平台的“八面埋伏”
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量上的粗放发展转向质上的优质发展,社会经济转型已然进入深水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从投资主导将转变为消费主导。这一过程,必然导致国家对投资规模和债务风险的控制。地方政府正在逐步适应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
自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已是箭在弦上。长期以来地方投融资平台承担了诸多政府性项目的投融资与工程建设任务,毫无疑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功臣”。但前期高速“负债式”发展必然导致现今面临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受存量政府债务化解压力和国企改革压力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
图1 投融资平台的八面埋伏
1、存量债务压力隐忧。根据野村国际证券估计,截止201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总额可能高达19万亿。这一巨大的债务压力给不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是债务规模逐步扩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存在以新还旧的问题,随着新债越多,利息越多,旧债偿还越少,规模总体不断攀升。野村证券就估计2010-2012年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上升速度是39%。
二是债务成本急剧拉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和地理位置劣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成本相较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说要高出不少,而且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举债已达上限,风险剧增,债务成本居高不小。
三是债务结构频频错配。随着债务规模的上升,为了维护地方政府市场信用,地方投融资平台项目资金经常出现“短融长用”,负债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
四是债务风险逐步显露。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2013年已经出现了个别地方违约的情况,虽从远期来看,暂无系统性风险,但是经济薄弱地区高负债率企业却是岌岌可危。
2、国企改革尘埃未定。国企改革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社会经济活力的关键。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企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目前国企顶层设计却迟迟未能拨云见日,地方国企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对地方国企主力军的投融资平台来说左右为难。
一是诸多地方版本的国企分类未能完全满足投融资平台的特殊历史身份地位。从已有的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对国企分类来看,一般竞争类、公共服务类和功能保障类是常见分类。但是许多投融资平台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早已成为了跨分类企业。投融资平台通过经营性业务收入来弥补公益性业务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了平台常态发展的模式。对这些投融资平台执行分类不仅意义不大,还会降低投融资平台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提高运营风险。
二是国资管理对于债务处理问题思虑不足。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如果脱离对平台债务的处理,将会带来不可思虑的后果。通过何种方式化解存量债务在诸多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当中并无明确思路。
三是国企改革产业布局对投融资平台带来了巨大影响。按照国企分类的思维和中央关于国资布局领域的阐述,未来的国有资本将向民生、战略产业等领域集中,这些产业能否支撑起诸多投融资平台未来的发展仍未可知。
四是国企人事改革将促进投融资平台的“去平台化”经营,进而导致企业治理结构、治理理念等发生改变,逐步建立相应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体系。
由此可见,投融资平台企业显然不应作为一般国有企业来看待,应该作为特殊一类的国有企业来看待,它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特殊产物,其改革发展也要因势利导。
二、按图索骥:投融资平台的重生之路
投融资平台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要有所区别于一般国企业,必须站在地方政府层面对投融资平台进行设计。南京卓远认为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改革应该遵循KCC(重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模型所提出的“整合-重构-协同”三部曲。
图2 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路线图
1、路线图第一步:整合。整合是通过对要素梳理、分类、界定功能的过程,主要是地方政府“四资”(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整合,这也是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第一步。必要对地方政府所掌握的“四资”进行梳理,对城市资源进行专项排查和访问,要重点关注城市特许经营资源的分布与资源运作情况、市政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情况等方面产生的收益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探索市县区资源和资产协同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路线图第二步:重构。重构是指对投融资平台企业资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达到更优效果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企业职能业务重构和负债规模形式的重构。
随着国务院取消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功能这一举措的实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原有存在意义已经不复存在,需要重新对投融资平台企业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随着国资产业布局的调整,投融资平台企业的业务体系也要做出相应变革。
此外,随着政府性债务统一纳入预算的推进,投融资平台实质负债规模也会相应减少,期限结构也能得到一定合理调整。负债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再以企业债的形式出现,将会出现更多更为灵活的企业负债形式。
3、路线图第三步:协同。协同是企业内外部达到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投融资平台企业协同主要是产业协同和资本协同。产业协同是指投融资平台企业通过业务体系布局,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资本协同则是资本促进企业业务进步,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比例。
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整合-重构-协同”三部曲将是未来重生投融资平台取得成功的有益指导方法。
三、国企改革:投融资平台突围机遇
只有在改革中才能取得进步。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是经过国企改革之后前途光明。这也是投融资平台继续在地方经济社会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
目前,荆州、苏州、南京、亳州等地都出台了各自版本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但是笔者认为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首先必须要厘清投融资平台的国企分类问题,这是前提;再对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内容进行界定,这是核心;最后是投融资平台的治理架构调整,这是支撑。三者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也是保证本轮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必须解决的问题。
1、平台国企改革的前提。首先,必须要对平台国有企业分类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投融资平台是否是跨分类企业(跨两类或者三类企业居多)。可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平台国有企业辅助业务、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与其他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其次,需要对投融资平台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判断,按照分类标准和要求,确定平台推进改革的时间表。
2、平台国企改革的核心。平台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投融资平台改革内容。笔者认为,投融资平台国企改革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投融资平台国企职能业务将发生什么转变,二是采用哪些手段推进改革。两者缺一不可。
针对平台国企职能业务方面的变化,必须在针对不同国企分类基础上,坚持不同分类中与国资整体布局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跨功能保障类和一般竞争类的投融资平台可从融资平台的定位升格为地方产业投资引导主体,将业务更多调整到城市产业经营、金融服务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等上面。而且为了推进改革,还可以对企业采取年薪制、公开招聘、竞聘、业绩考核等管理手段,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
3、平台国企改革的支撑
平台国企改革的支撑是管理组织架构的优化设计。对于以营利为目标的子公司,其董事会应该具有得到集团总部的充分授权,真正发挥董事会在公司高管聘任、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限。而对于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子公司,其内部组织架构设计视企业具体运营情况为准,按照公司法和国资管理部门指导为准,确保企业的顺畅高效运作。而对于集团总部来说,要按照指挥中心设置一些必要的职能部门,尽量少设业务部门。
结 语
投融资平台的国企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而持续的过程,更是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地方投融资体制变革、国资配置、人事调整、政府债务界定等重大问题,局面更加复杂。随着国企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地方平台国企将会赢来真正的攻坚阶段。地方国资的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的成功与否。需要指出的是,投融资平台国企改革应采用“整合-重构-协同”路径,理顺前提,把握核心,建立支撑,方能激活国企经营活力,平稳过渡到市场化经营时期,确保国资改革的各方共赢。
(作者单位为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