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如何消解20万亿地方债务风险?

来源:中国城市投资网

日期:2014.12.17 阅读:3326
  12月23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公布了一组数据: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 D 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须引起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整体的债务规模为111 .6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15%,中国地方债务的风险是否整体可控?
  
  规模有多大
  
  我国地方债规模,最权威的数据来源于审计署的两次审计。第一次是2011年3月至5月,审计署全面审计了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从政府层级看,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万亿元、4.66万亿元和2.84万亿元。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审计署对15个省、3个直辖市本级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3个市辖区,共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
  
  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将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加总,得到2012年末政府债务总额27 .7万亿元,占G D P的比重为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 .94万亿。而地方政府债务主体部分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接近14万亿。
  
  除了政府性债务之外,非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部门也是形成债务的主要组成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72 .12万亿元,占G D P比重139%,考虑到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在相当程度上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有政府背景的实体债务,为防止交叉重复,扣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由此得到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58 .67万亿元,占G D P比重为113%。“从结构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较高,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这构成了中国债务结构的突出特点。”李扬分析说。
  
  中国住户部门未尝贷款余额16 .1万 亿 元 , 占G D P比 重 为31%。仅以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余额作为其债务,2012年末,金融机构债券余额合计9.13万亿元,占G D P比重18%。
  
  将上述四个部门加总,得到中国经济整体的债务规模为111 .6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15%。李扬强调,上述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体制性原因不可忽视
  
  “导致地方政府负债快速增长有许多原因,诸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大型公益项目等。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地方政府负债快速增长不可忽视对体制性原因的分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分析说。
  
  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并不清晰,很多支出项目都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往往超出其可用财力。资金不足,发展却不能滞后。财力缺口越来越大,只有通过隐性举债解决问题。除了被动举债的压力外,地方政府还有主动举债的动力。在“政绩考核”压力下,投资可对GDP有直接的拉动作用,让地方官员“面子上更好看,政绩上更突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更有了举债的压力和动力。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10.7万亿元中,有5.23万亿元形成于2009年和2010年。另外,由于地方隐性债务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健全的约束机制。地方政府举债投资兴建的一些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大而无当,项目现金流回收“量小而且速度慢”,只能不断挖掘渠道借新债、还旧债。这种新的融资渠道成本更高,地方债务有可能像滚雪球似的不断膨胀。
  
  总量温和可控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总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都要高,尚处于温和、可控阶段。”李扬称:“鉴于中国的债务水平近年来上升较快,各方应当对此保持警惕。
  
  “我国政府债务不仅总量风险在可控区间,而且客观上政府体系还有较强偿债能力。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为国家财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预算公开力度逐年加大,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强化了制度基础。三是我国地方债多数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形成了大量可产生现金流的优质资产,为偿债提供了一定保障。”贾康分析说,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注意在局部地区和部分项目领域,仍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