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从银保监会37号文,谈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创新

日期:2022.04.12 阅读:5787

来源:建会投融荟CASC(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官方推广平台)

作者:马燕明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

为深入落实“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2022年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2〕37号)。文件中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总量、结构、成本以及制度设计方面,突出定向政策,同时明确了六大方面21项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社会反响非常积极,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相关解读,37号文不仅是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政策,同时,在持续做好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上,《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相信未来,发展建筑供应链金融空间广大。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作为建筑行业投融资专业服务平台,自2019年10月创立以来,一直秉承产融创新设计,引领行业理念,相继发布了《工程建设行业投融资蓝皮书》(2020—2021),2021年10月21日在苏州昆山中国建筑业协会2021第三届建筑供应链大会——建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论坛。率先发布的(《中国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专题调研报告》2021)(以下简称“专题报告” 点击链接),为引领行业供应链金融产融研究与实践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专题报告围绕理论研究、企业调研、案例总结的方式与行业分享研究成果。尤其是专题报告关于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展望给出的结论:基于建筑核心企业、银行、第三方供应链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是竞合共生关系,拓展和满足了服务客户的一定需求。但无论是核心建筑企业“筑信”产品,还是银行推出的“e信”、以及第三方中企云链“云信”产品,其风控逻辑并未根本改变,都需要核心企业确权,只是核心企业多了一个金融产品选项。尽管各方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但作为建筑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建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未根本好转,从金融机构主渠道融资仍然非常艰难。

带着这样的使命,继续跟踪前行与对接需求,目前,建筑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与实践,在场景设计、合约现金流、主体信用提升三个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基于场景设计建筑供应链金融创新

为突破建筑供应链金融确权难题,行业地方龙头建筑企业陕西建工与微众银行合作,重在建造合约履约能力,2022年3月研发和推出基于核心企业交易与白名单制的非确权供应链金融产品,已在试点单位成功落地,目前授信额度已突破1亿元,正在全级次全面推广应用。

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开展非确权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可直接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主体融资能力,银行端突破传统信贷风控逻辑,拓展客户服务,企业端不用确权即是表外业务,也无需增加自身负债,从而缓解核心企业表内外金融负债压力,达到控制资产负债率的目的。

二、建筑行业合约现金流创新研究

基于学会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创办的建筑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平台,从建筑企业合约商务管理、合约建造管理、合约现金流管理的贯通连接,重在合约商务与合约建造数字化信息共享机制,提出构建合约现金流履约节点与弹性模型。即《基于造价预算的合约现金流管理精益模型》。用合约现金流精益管理替代传统资金预算或预测,实现核心企业数据价值重塑,以便获得持续能力确权,增信加持中小建筑企业。

创造性提出的《基于造价预算的合约现金流管理精益模型》,已就框架设计、备付模型及系统设计给出了具体方案,核心思想是以银行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管理理论为底层逻辑。尤其是合约现金流动性缺口的备付值与企业主体信用等级、银行信用评级、行业投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联,为推动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核心企业确权难题,降低集团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价值创造提供了可行落地方案。

三、提升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创新

建筑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不仅要依托核心企业确权与非确权供应链金融产品增信,更重要的还是中小建筑企业作为工程建设行业重要交易方,自身主体信用能力提升。

建筑业行业特征,是订单制、项目制、区域性,行业高度不集中,杠杆率高、(底层逻辑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PPP资本金、项目贷款自由资金等20%的要求)轻资产、无担保,中小建筑企业占比70%以上,业务实质是基于订单制和项目制的行业特征。

如何理解建筑业风险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从银行风控的本质属性业务真实性与第一还款来源来说行业的订单制是说合约真实性,必须通过招投标获取,公开、透明、唯一,可追溯;行业的项目制是说建设方的一致性,风控与企业规模大小有一定关系,不直接相关。业主项目分大小,但建筑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其面对的业主方是同样的。基于订单制的各类建筑企业的业主(建设方)都是政府、企业、个人三类同样的第一还款来源。 因此,分类识别中小建筑企业合约的三类业主才是银行必须更多关注的风险点。从行业本质特征理解风险可控性,银行对于中小建筑企业不应主动放弃,而要从中小建筑企业订单和项目的前端去识别业务真实性与分析比较第一还款来源保证性,择优选择重点支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基于科技金融与中小城商行推出的“税银贷”普惠产品基础,联合各相关方聚焦建筑行业中小企业,重在行业场景细分与风险闭环,按照业务真实可溯源和第一还款来源风控判断逻辑,打造支持中小建筑企业主体信用能力提升的创新行业信贷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目前业内领先代表性企业“东方微银”,正在积极探索跟进。相信,这对银行传统信贷风控逻辑和中小建筑企业认识误区将是一次突破性变革,必将引领行业不断创新,也是深化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