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记忆也在逐渐的衰退,我们能回忆起的点滴都是与爱、与家、与美食有关。又是一年端午时,大街小巷中又有小贩在买香包与花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一种另人心安的味道,闻着这种味道你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只余下节日的喜悦。
据说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在陕西节日当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吃粽子,挂菖蒲、艾叶,佩戴香包、花绳。挂菖蒲、艾叶寓意着可以驱魔辟邪。而佩戴的香包、花绳都是用雄黄熏过的,具有驱虫蚁的功效,每年的端午前佩戴,农历的6月6日摘下。
忆及小时候,很喜欢过端午节。那时的我还不谙世事,天真烂漫,那时的姥姥还健步如飞。姥姥总说外面卖的香包和五彩绳用的雄黄不好。于是在节前,购买许多彩线,雄黄熏制,用以制作佩戴的香包与五彩绳。包装盒子的纸片,几经折叠,在姥姥的手里变成一个小巧立体的三角形,她在里面放一些药粉,看着姥姥将彩线一圈圈缠绕成三角形,在两端分别挂上自己做的络子。选择不同的布头,飞针走线,两三下就捏制好一个可爱的福袋。姥爷为我买来农村集市上才会有的白米粽子,吃着香甜的粽子,生活惬意而自在。
没有结婚离开家时,每到时节,按照习俗都是舅舅送粽子到我们家,全都是我喜欢的口味,豆沙的、纯米的、红枣的...每一份都寄托着亲人美好的祝福。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便由父母或者兄弟给我们送粽子,延续着中国的传统,传递着爱与祝福。
我爱极了粽子,喜欢它的软糯清香的口感。豆沙粽子中糯米包裹着软糯的豆沙,每咬一口,既有粽叶的清香,又有又混合着豆沙的香甜与糯米的Q弹。纯米的粽子吃起来有着食物本味,合着粽叶的清香,一点也不显得寡淡。每每热粽子时,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想一尝为快。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待粽子放凉,浇上晶莹剔透的蜂蜜,品尝着另一种风味,满满的甜蜜。
如今姥姥、姥爷的背驼了,耳朵也聋了,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但每逢端午,依然记得我的口味,托父母带来我最爱的粽子,一种只有在农村集市上才会有的白米粽子,确是我至今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现在看来我喜欢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家人带给我最质朴纯粹的爱。就像粽子本身包进去的不只是家的味道,是牵挂、是流淌在心中的感动与温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我将自己的爱,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在小小的人身上,看他哭、看他笑、看他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姥姥、姥爷。此刻的我才深深体会到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希望与牵挂,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陪伴。每次看望离开时,他们都会依门目送我,即使我走了很远,走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还在用力的招手,仿佛只有这样做,才能舒缓自己的孤寂。回头看着他们佝偻着身子,只有飘落的树叶陪伴着他们孤独的身影,我用力抹着眼角的泪花,只能大步往前,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珍惜当下每一个时光,尽自己的所能多一点陪伴,承欢膝下,享受着爱与被爱,将这份爱传递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