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旧是各方关注热点,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34号文”),打响了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攻坚战的“第一枪”。
市场人士指出,34号文与此前的50号文、87号文等一脉相承,政策重点均在于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法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但新规更强调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可预期的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推进,下半年债务置换结束,城投平台的“刚兑”属性趋于弱化,城投债估值面临重估风险,个体资质和定价分化加剧难以避免。
攻坚战打响第一枪
2018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最后一年,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年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堵住“后门”,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
为落实上述要求,3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预(2018)34号】(简称“34号文”),打响了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攻坚战的“第一枪”。
34号文强调,要坚持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主线,并在依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及时完成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着力强化债务风险监测和防范、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
市场人士指出,34号文与此前的50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87号文(《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等一脉相承,重点都在于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法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但从34号文来看,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是未来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关注重点。
华创证券点评称,此次政策更强调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一方面,通知明确提及建立健全“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强调不同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与其偿债能力相匹配,提出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对高风险地区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通知要求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信息公开,地方政务债务要优先保障在建工程项目建设。
市场人士指出,从多方表态和相关文件来看,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趋势延续,应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再融资压力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三年过渡期安排,2018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最后一年。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已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0.9万亿元,未置换的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还有1.73万亿元,预计2018年8月底前能够全面完成置换工作。
此次34号文明确提及“置换债券资金要严格用于偿还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存量政府债务,严禁用于其他用途。”和“债权人不同意在规定期限内置换为政府债券的,仍由原债务人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应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中央统一收回”。
市场人士称,债务置换政策依然延续此前规定,新一轮债务置换的可能性极低。而2018年城投债的再融资压力相比2017年可能有增无减。
据中金公司数据,2018年城投债到期量为1.2万亿元,付息量3700亿元,还有2173亿元可能面临回售,合计1.82万亿元,占2018年全部信用债还本付息回售总量的31%;而2017年平台债到期量为1.12万亿元,付息量3400亿元,961亿元面临回售,合计1.55万亿元,占全部信用债的28%。中金公司认为,2018年城投债的融资环境可能相比2017年更差,一方面是面临回售债券较多,当前此类债券大多属于折价状态,且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即使发行人上调利率,大多数投资人也可能选择回售,这一方面变相增加了“到期量”,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投资者担忧,进而影响融资。
中金公司指出,存量政府性债务预期在2018年8月置换完毕,届时所有的存量城投债理论上均不可能属于地方政府债务,部分资质较弱尤其是私募类城投可能存在兑付上的压力,虽然不至于出现大规模违约,但在政府支持力度减弱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过程中,不排除出现一些负面信用事件,这也会对平台企业的再融资产生影响。
不少机构认为,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趋严,非标融资收紧,下半年债务置换结束,城投债的再融资压力趋于增加,后续信用风险可能增大。
估值重估分化加剧
中金公司的最新一次调查表明,目前投资者对城投债和低等级信用债的风险偏好仍然较低。中金公司指出,年初以来金融严监管政策已经对融资结构造成影响,非标和通道融资受限,对房地产和城投平台都造成影响,预计后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都会受到抑制。
“2018年政策‘堵后门’方面超预期内容不多,类似2017年二季度50号文和89号文的政策风险较小,但信用事件引发的估值波动风险较大。”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二季度由于低等级城投到期量大,价值信贷和信托融资紧,有可能出现风险事件,提醒投资者不宜过度乐观。
从市场表现来看,城投债的分化态势也愈发明显。Wind数据显示,2月13日以来,5年期AAA级城投债收益率从5.53%下滑至目前的5.28%,AA+级城投债收益率从5.76%下行至5.51%,双双下行25BP,两者与5年期国开债的利差基本稳定在65BP和90BP附近;但同时,5年期AA-级城投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最新收益率报6.90%,与2月中旬持平,其与5年期国开债的利差从206BP扩大至227BP。
除等级分化外,区域利差分化也不容忽视,尤其地方经济财政发展水平下滑,可能给相关城投债带来估值风险和信用风险。东吴证券认为,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治的持续推进和“城投信仰”的进一步趋弱,宏观层面因素对城投债信用资质的影响可能会有所弱化,但地方经济和财力仍是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据其统计,2017年有3个省份和49个地级行政区划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个地级行政区划的GDP出现了负增长。
目前多数机构对城投债仍持相对谨慎观点。如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尽管近期城投债闻风而动,但坚守核心平台的策略仍然没变。从利差保护看,短久期、高评级仍相对更强。二季度在地方债发行逐步放量以及资管新规落地的环境下,城投债利差依然有走阔风险,刚性配置建议关注公益性较强的核心主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