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是我国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2013年需要偿还的地方政府债务比例达11.37%。偿债压力的集中显现导致大量借新债还旧债现象的涌现。
近期以来,国外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频频警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关注了此事,并表示要“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尽管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2009年和2010年集中投资的很多项目尚不能产生现金流,导致大量借新债还旧债现象的涌现,而城镇化战略下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以及财政收入增速的快速下降,更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引高层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引起中央高层关注。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针对地方政府债务,会议强调:“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在此之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与穆迪相继调降中国本币债务评级,而矛头均指向中国快速增长的政府债务规模。
据摩根大通估算,截至2012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略高于14万亿元,较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底10.7万亿元的总量上升不少。
但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评级总监周沅帆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总体来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按照国际通行口径计算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为16.9%,即便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也只有44%,明显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标准。
10.7万亿是国家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数据,而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今年“两会”上则称,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近日甚至表示,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9.3万亿元,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例会更高,今年财政代偿的压力更大。”
对来自官方和投资机构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统计数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蔡秀云并不认同。她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虽然央行和审计署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调查,让我们对地方债务的情况有了较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更加全面细致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数据,政府部门应该联合社会力量,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普查,并且调查应尽量包括地方债各个方面,尽量做到不遗漏,其中既包括显性的债务也包括隐性的债务。
2011年,我国学界和业界就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行过广泛讨论。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地方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整合力度。
对此,周沅帆评价,2011年和2012年有相当一部分的平台贷款得到了展期,这也为平台提供了有效的缓冲。因此融资平台本身所积累的金融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缓释。相比于两年前,融资平台的风险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城镇化资金需求增大而财政收入滑坡
地方政府债务与当前的经济弱复苏有着深刻的联系。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高达6.16万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有3.88万亿元,3月份M2增速更是高达15.7%,而今年计划的M2增速目标仅为13%。但是宽松的流动性并未在同期的经济增速中得到反映,相反,一季度GDP同比仅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多增的是信贷以外的委托贷款、信托和企业债,同比多增1.24万亿。而这些影子银行的融资相当部分都是用来帮助即将到期的债务存续的,2009年和2010年表内信贷投下去很多钱,但是大部分项目建成以后是没有现金流的,债务消除不了怎么办?只能让它滚动。
周沅帆也表示,2011~2013年是我国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2013年需要偿还的地方政府债务比例达11.37%。偿债压力的集中显现导致大量借新债还旧债现象的涌现。
除此之外,周沅帆认为两个新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膨胀趋势不容忽视:一是今年开始的城镇化战略,意味着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大,会进一步增加地方债务风险;二是宏观经济下滑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2012年,全国地方性财政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23%,较2010年和2011年24.57%和29.38%的增速明显下滑。
蔡秀云指出,这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一方面要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需要让地方债务少一些,避免引发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债务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从而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风险防范措施密集出台
近日,银监会接连发布8号文和10号文,都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8号文指向的影子银行正是很多地方建设项目所依赖的融资渠道,而10号文更是直接指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4月26日,财政部网站发布通知,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周沅帆解读道,从财政部对地方债采取利息免税的措施来看,其对地方政府发债的形式是采取鼓励态度的,免税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又可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理解为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曾公开表示,财政部正在部署关于政府债务规模的调查,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通过研究制定一些制度,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而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态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引起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注意。
蔡秀云建议,可以尝试让地方政府公布资产负债表,一是让中央政府进行监督,二是让市场投资者看,如此,市场力量将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有效监督,投资者如果觉得发债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大就投资,如果觉得地方政府根本不具备偿债能力就不投资。
此外,蔡秀云还建议,可以建立地方政府的破产机制,中央政府没有理由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兜底。国外是有这种机制的,如果美国的某个州出现了破产,都是要自己解决债务的问题,要么债务重组,要么削减公务员数量或者降低公务员工资水平等。
链接
国外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面面观
美国模式
美国的投融资体制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政府积极引导和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政府不是以直接投资者或直接借款人的身份介入,而是通过为企业提供特许经营权和管理权,市场优惠以及信用担保等方法吸引私人部门投资。二是民间资本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
日本模式
日本地方政府已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主要手段包括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发行长期金融债券,国营企业民营化,直接投资引导和开拓特殊债券市场等多种方式。此外,日本的主要融资来源之一同美国一样,也为发行地方债券。
英国模式
英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改革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从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而且打破了政府垄断经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