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国企改革,如何健体瘦身

日期:2017.03.09 阅读:5356
    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归根结底要靠改革。随着顶层设计的基本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实打实的“施工”阶段。从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到各地国企全方位“瘦身健体”,再到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集中发力,改革“奔着问题去”,国企焕发更多活力。
    统筹推进,把握好改革的节奏
    国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哪里入手?新一轮国企改革,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配套性”,一手抓改革体系完善,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国企改革在统筹推进中不断取得突破。
    对接顶层设计,国企改革细化“施工图”——最近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多个省市将2017年视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年份,围绕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完善路线图、细化操作方案,改革全面提速。国企分类到位,其他各项改革方能顺利推开。全国31个省区市出台了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监管的实施意见,上海制定了11个涉及功能分类的配套文件,北京推动分类考核全覆盖。分类明确将使国企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发展策略更加清晰,监管更有针对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方能轻装上阵。国有企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全国推开,湖南、天津等地坚持驻地央企和地方国企同一政策、同步推进,河南等地设立接收平台有效解决接收主体问题,一些困扰国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了彻底解决方案。
    以试点投石探路,看准了再全面推开——各地普遍将试点作为推动国企改革落地的重要抓手,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风险。目前,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直接组织开展的“十项改革试点”已全面铺开。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地方国企改革试点迅速跟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全国30多个地方国资委完成改组组建5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重庆渝富集团积极探索股权运作模式,在发挥融资功能和获取资本收益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上海竞争类企业中2/3已经实现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河南确定的17户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中已有14户实现股权多元化,四川发布了336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9000亿元,改革稳步推进。
    瘦身健体,国企向自己开刀
    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力量分散,是国有企业的老问题。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集聚,“清理一批”是绕不开的改革措施。国有企业勇于向自己开刀,全面启动“瘦身健体”。
    压减层级,坚决瘦臃肿之身。集团总部、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的子公司……究竟有多少家下属公司,有的国企连董事长也一下子说不清。机构如此庞大分散,企业管理怎么可能高效?一大批国有企业自我加压,主动减少法人户数,探索形成“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生产单位”的三级管控架构。重庆将17家企业260户子企业纳入压减范围,不到一年已完成压减136户。老国企重钢集团突出主业,清算关闭了一批无效低效的三级企业,同时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的要求,打造精炼高效的总部,集团机关职能管理部门由17个精简到8个,管理人员由180人精减到75人。
    化解过剩产能,消国企切肤之痛。国有企业主动去产能,力争用“去”为提高有效供给腾出空间。河北省提出,国企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压缩过剩产能。去年,河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156万吨,炼钢产能166万吨,超额完成压减炼钢产能83万吨;开滦、冀中两家企业共关闭退出煤矿27处,减少煤炭产能930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降本增效,健科学管理之体。“瘦身”不是为瘦而瘦,而是为了使国有企业肌体更强健。国有企业在降成本上动真格、下真功,用“降”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电信、航空、建筑、军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国有企业普遍加大了降本增效的工作力度。辽宁省出台了《省属企业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方案》等,强调靠优化管理降成本、靠技术创新增效率。抚顺矿业集团坚持从节约每一分钱做起,大力压缩办公费、招待费、医药费、修理费等可控成本,实施“煤、油、水、电”使用的定额定量考核,半年时间综合节约支出近2000万元。
    创新机制,监管不缺位不错位
    国资监管,一直被视为国企改革的一块“硬骨头”。监管不能“缺位”——要强化对国资国企的监督职能,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堤。监管也不能“错位”——要尽快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松绑。
    创新监管,要注重提高效率。强化依法监管、阳光监管,江苏、浙江等6个地方国资委出台了投资经营责任、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内蒙古、吉林、青海等31个地方国资委建立了监督工作内部协调机制,广西、海南、西藏等25个地方国资委建立了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制度,贵州还探索运用大数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试点建设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对企业进行实时监管。
    创新监管,要注重激发企业活力。江西省在出资监管企业全面开展“自主拓展、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改革,下放改制重组、薪酬分配等6个方面26项审核备案及相关事权,把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全部归位于企业。其中,企业的主业投资决策权全部下放,不管金额多高,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国资委进行事后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过去很多事情有‘婆婆罩着’,现在‘自己做主’,给企业增加了压力,也激发了企业直面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铜集团负责人表示。
    鼓励大胆创新,就要宽容失败。上海市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力求从监管层面最大限度松绑,提振企业家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容错机制”,明确改革创新项目因客观因素未实现预期目标,在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去年,《关于中央企业纪检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思想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改革的容错机制初步建立。
    改革积极推进,红利持续释放。2016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