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召开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意见指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放宽放活社会投资。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注重事前政策引导、事后监管约束和过程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在一个月内,中央和国务院两次提出了同一改革要求,足见其意义不同一般。
【促进企业投资自主权归位】
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的主要手段。合理界定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在国资投资活动中的权力和职责边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立后,国务院于2004年7月发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投资形成了政府机构、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三层管理框架。2014年5月颁布了新修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围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改革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核准制的本质要求,简化了项目申请报告的报送内容和项目核准机关的审查内容,政府最大限度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取消现行核准权限内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的核准事项等。这些都是我国政府近些年大力推进的简政放权主要内容之一,旨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国资监管仍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中央和地方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分级、多层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抑制了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活力与动力。
此次会议首先强调“要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放宽放活社会投资”,也是旨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把应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按照十八届三中会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在对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将企业投资自主权真正“还权到位”,有效激发国有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推进融资平台快速转型】
我国早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依靠于财政的直接投入,资金来源除国家划拨资金外,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与超常规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极不匹配,建设资金出现较大缺口,地方政府财力无法承担。1991年,随着政府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活动须按照公司制运行,地方政府不能再直接实施具体工作,为有效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我国各大城市均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以下简称投融资平台)。
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政府资源的资本化(土地资本化、政府支出资本化)是原有体制框架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政府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的主渠道,客观地说,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尽管投融资平台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融资规模的急剧膨胀、平台自身固有的多种复杂矛盾在其扩张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扩大,信用风险逐步暴露,进而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重要因素。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拉开了国家对投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的序幕。
此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再次被中央高层提上议事日程,说明了我国政府的投融资体制将面临巨大变革。会议强调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方向:一是抓住国企改革和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两大机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二是推动业务转型,促进企业市场化发展;三是完善自主投资决策管理机制。
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联合、联营、入股等方式,与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城镇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投资与建设。
2、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运营。投融资平台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项目属性,介入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项目中,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冲突和矛盾情况下,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不应设置不对等的条件或障碍,影响投融资平台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在开展P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存量项目往往已形成生产和服务能力,收益和风险较为明确,推行PPP模式阻力较大。而对于新建项目,就投融资平台自身而言,可按照现行政策指南进行规范操作。
3、推动业务转型。根据现代咨询的统计,我国投融资平台大多缺乏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收入,所运作项目大多属公益性亏损项目,投资与经营断档,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为此必须依托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营性转型,大力发展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第二、三产业,构建起自身的经营性业务体系,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以产业化的经营项目来平衡或部分平衡非经营性公益项目,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自主投资决策管理机制。随着国家将企业投资自主权真正“还权到位”,投融资平台作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要完善自主投资决策管理机制,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投资活动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保证各项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预期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