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地方债逐步偿还致新增信贷乏力专家称长期将利好银行

来源:中国城市投资网

日期:2015.11.19 阅读:4970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信贷5136亿元,同比多增480亿元,较9月份的1.05万亿元大幅下降。分析人士认为,贷款增速低于预期,除季节性因素外,地方债置换的资金陆续归还到期贷款是信贷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新增信贷走低
  
  从结构上看,10月份居民和企业的长短期贷款皆有所回落,而票据融资占比提升。其中,居民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分别环比减少1275亿元、1258亿元,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环比减少1867亿元、1557亿元。
  
  齐鲁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谢刚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贷款低于预期是由供需两方面因素叠加导致的:一方面,银行出于资产质量压力采取更谨慎的授信政策;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承压导致融资需求疲弱。
  
  “总体来看,10月份金融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年末的信贷收紧效应,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前市场的一大困境,即流动性充裕但实体经济信贷萎缩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央行从源头上持续放宽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将不断递减,走出困境的途径仍然是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效抑制金融机构坏账带来的风险。”首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辉表示。
  
  除此之外,业内专家认为,地方债置换的资金陆续归还到期贷款也是导致贷款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到期日。而之前中央政府已批准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城投债来解决短期的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到期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会通过债券市场来解决其部分的融资问题。本来银行信贷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在这个需求被严重削弱了。”中金公司分析称。
  
  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也表示,10月份地方债务开始逐步偿还以及基建投资的减少,是企业融资回落的主要原因,新增票据的大幅提升则反映出目前融资需求并没有好转。
  
  地方债置换额度有望扩容
  
  据相关媒体报道,财政部计划再次增加今年地方置换债券额度,额度或将从现在的3.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3.8万亿到4万亿元,增幅最高达25%。最终额度还可能调整,且需要国务院批准。
  
  针对这一传闻,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过大,需要追加置换债额度造成。此次新增的置换额度分配将大概率重点照顾债务率较高的地区,平均分配的可能性不大。
  
  所谓地方债置换,是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今年财政部下达了3批总计3.2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置换范围为财政部清理甄别的截至2014年底的到期债务。置换的目的是延长地方政府到期债务期限,从而优化债务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利息负担。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地方债置换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债权银行是否有动力。
  
  此前,为了推进地方债置换,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在今年5月联合下发《关于2015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市场大约完成了1.4万亿元地方债置换额度,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参与置换总额不足千亿元。
  
  对于地方债置换遇冷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商业银行将高利率的贷款、“非标”资产置换为低收益的债券,导致银行利息收益有所降低。
  
  “原来银行持有的平台贷都是有政府隐形担保的优质资产,属于中长期贷款,利率约为7%至8%,置换成债券后,虽对信用等级的影响不大,但是收益率下降了,甚至曾经出现过地方债收益率低于国债的情况。”一位大型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根据财政部发言人的说法,发行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每年节省利息500亿元,如果按照2013年审计报告,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债务中的占比为56.56%,就意味着其中银行承担的损失可能会达到282亿元。
  
  银行须加快客户结构调整
  
  虽然从收益上看,地方债置换让银行“吃了亏”,但从长期来看,参与地方债置换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利好,它不仅可以盘活银行信贷存量、降低信用风险、减轻不良率上升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促进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型。
  
  “地方的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已经存在,现在用更高信誉的财政债券来置换这一部分债务,这样对地方政府而言降低了其付息成本,对商业银行来说增加了其贷款归还的安全性。”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长期看,在债务置换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体制改革后,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信贷投放将大幅减少,而可用于一般企业或个人的资金则相应增多。理论上,这种调整可能会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实际上,在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这种调整意味着银行贷款组合的整体风险上升,亟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
  
  此外,“在趋势上,未来政府债务将更多依赖直接融资。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也应逐步从传统的信贷转向财务咨询、债券承销以及债券投资等综合服务,收入也从单一的贷款利息转变为债券收益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等更为多元的形式。”曾刚说。
  
  在风险控制方面,业内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要避免个别地方政府或者平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将财政风险转嫁给银行。一是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认真核实列入各地政府置换计划的平台贷款,防止一些非平台债务“搭便车”,借机降低利息成本。二是坚持“利随本清”原则,与借款人逐笔落实截至还款日前的利息资金,对提供付息资金有困难的借款人,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由地方财政协调资金确保利息按期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