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通过金融改革来突破,为小微金融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监管体制非常重要。
第一、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这个市场上,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和定位,避免形成新的意义上的同质化竞争;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探索小微金融机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第三、鼓励优秀的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第四、应适当放松小贷公司从银行融资比例的限制;第五、支持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它能够融入到大的金融服务环境里。
“前几年我回国创业,拿了5万元,跑了6条街,40多家银行,没有一个银行给我开户,认为我的注册资金太少,后来我找朋友帮忙才开了户。现在我做大了,几个亿了,工商、城管、质监、税务、环保全来了。回国创业这么多年,谁管我,谁罚我,我知道;但遇到困难谁帮我,我不知道。”这是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在近日召开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主题座谈会上讲到的一个企业负责人关于回国创业的故事。这也将小微企业起步难、融资难等问题再次引入人们的视线。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都备受业内关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趋于疲软、国内内需不旺的严峻形势下,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负担重等问题更加突出。如何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微企业发挥重要力量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作用。数据表明,中国的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拥有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
“小微企业在发展优势的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资源的不断减少,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正逐渐下降。另外,随着前期的改革潜力不断减退,改革红利也在逐渐减少。那么,中国经济下一步该怎么发展?
厉以宁进一步指出,挖掘新的优势,形成新的红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新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就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这是我们当初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根据。但旧人口红利,即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其他新兴经济体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不断突出呈逐渐减退的态势。此时,新人口红利将显现,表现突出的就是技工优势。一方面,在我们后来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现在不可能提供那么多技工。另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技工来说,我国技工成本比他们低。而小微企业作为培养大量技工的平台,在促进职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长期的人口优势方面,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是资源红利,即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随着土地成本上升,矿产资源开始枯竭,旧资源红利逐渐减退,依靠科学技术的新资源红利将出现。第三是改革红利。改革红利又被称作制度红利,即制度的积极调整为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我们改革的头三十年,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改革红利。改革红利能否持续下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比如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够使我们的新人口红利、新资源红利继续发挥出来。
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业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在支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金融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通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直接融资,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规模和市场份额方面,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4446.95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为20.5%;到2012年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累计增长2.6倍,占比上升到28.6%。
在直接融资方面,渠道不断拓宽。到2012年9月底,各类企业债余额比2009年底增长了1倍多,并推出了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私募可转债等一批中小企业专项债券,目前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中小企业就达300多家;股权融资方面,各类私募基金迅速发展,公司上市企业明显增多。2012年9月末,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达到371家和318家。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当前这些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小微企业融资状况逐步改善。下一步,要在准确评估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金融改革破解融资难题
尽管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当前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与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提出,“通过金融改革来突破,为小微金融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监管体制非常重要”。
具体来讲,第一、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这个市场上,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和定位,避免形成新的意义上的同质化竞争;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探索小微金融机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第三、鼓励优秀的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第四、应适当放松小贷公司从银行融资比例的限制;第五、支持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它能够融入到大的金融服务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