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专题研究:资产稀缺,地方债已具备投资价值

来源:中国城市投资网

日期:2015.11.02 阅读:5040
  投资要点。 
   
  资产荒,资金追逐高收益安全资产。投资者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国债、国开债和信用债上,那么关注较少的地方债是否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本文结合资产稀缺逻辑、地方债供给、一级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估值四个角度来来分析。 
   
  首先,资产稀缺逻辑未改,地方债价值提升。 
   
  资产荒背景下,地方债偏高的收益率反而成为价值洼地。7月份以来主要期限的国债、国开债收益率约下行60-70BP,而地方债的发行利率仅下行15-20BP,地方债下行的幅度远低于国债、国开债的幅度。在资产荒背下景,信用资质较高,收益率也较高的地方债反而成为可能的价值洼地。 
   
  其次,地方债供给冲击减弱,利率品快速下行后地方债的价值开始凸显。 
   
  地方债已发行2.9万亿,预计11、12两月月均供给4500亿元,未来两月供给压力开始削弱。由于需求上升,经济基本面的疲弱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下降,大量资金开始追逐债券资产,这使得供给对债券市场的冲击显着下降,期限利差已经出现了显着的收缩。国债和国开债已经得到体现,地方债的价值开始凸显。 
   
  第三,地方债的定价市场化程度提升,估值趋于合理。 
   
  初始发行时,非市场化发行导致对地方债热情较低。但地方债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断上升,利率被低估的局面已经明显改善,估值趋于合理。 
   
  从周度平均值看,目前地方债发行利率约比同期限的国债高。 
   
  30-35BP。按照10月份10年期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45%算,对于银行配置型机构,扣除税收和风险资本占用后,地方债获得的实际收益已经开始高于国债和国开债品种。对于非银行机构,地方债并不占用风险资本,实际获得的收益更高。 
   
  第四,地方债的成交量已经明显回升,流动性在改善。 
   
  9-10地方债的交易量开始出明显上升,流动性趋于改善,而当前地方债与国债的利差普遍在50个BP以上,这已经远高于5月份之前的水平,说明当前的定价已经体现出较高的流动性溢价,而在当前需求较强的背景下,流动性的溢价并不需要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