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党史学习教育 2019咸阳好人榜

地方债置换释疑

来源:中国城市投资网

日期:2015.06.08 阅读:3419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置换存量债的消息在今年两会公开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关于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的效应众说纷纭,不少专家学者把此举看作是中国版的QE,引起了社会一片哗然,对于这一重大财税体制改革举措,显然存在着错误解读和过度担忧。
  
  地方债置换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来把原来在银行体系的贷款置换到债券市场上来,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重组,把间接债务融资的存量转换为直接债务融资的增量。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财政收入也转入低速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要保证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性操作,需要有更大的财力,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可以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腾出资金来增加投入,稳定经济增长。应该说,地方债置换是以改革的办法来破解财政发展的难题,有利于财政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目前,市场对地方债置换的担心主要是会造成货币超量发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完全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利率采用承销、招标等方式确定,主要在两个市场发行: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从已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地方政府债券余额达到11606.4亿元,占全部地方债券的比重高达99.85%,交易所的发行量相对而言微乎其微,地方债的市场格局决定了金融机构是购买债券的主要力量。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看,银行贷款占了50%,信托和证券公司占了10%,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最大债权人。今年1万亿的置换计划首要是把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一些影子银行的高息负债置换出来,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置换在银行体系内的债务,金融机构在资产端进行调整,信贷资产减少,债券投资增加,一增一减的数量相当,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资产规模没有变,相当于银行的钱从左口袋换到右口袋,并不会导致货币投放的扩大。从政策本身来看,这是一个财政政策上的操作,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不是中央银行,因此,整个过程不会导致央行货币投放,至于商业银行是否会运用地方债券抵押再贷款,这实际上是一个货币政策上的操作,已经超出了债券置换的政策范围,也不是债券置换的必然结果。央行的职责是保持整个债券置换的过程有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确保债券置换能平稳地进行,市场不会产生大的波动。
  
  另一个担忧就是债券市场容量的问题,仅今年地方债计划发行1.6亿元,如果按照2014年全年11.87亿总发行量计算,相当于市场总量的13.5%,地方政府债券这么大规模的投放,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吸纳。如果地方债发行环节出了问题,置换存量债务就无从谈起。既然政府已经明确了地方债发行额度计划,要顺利发行,主要考察两个因素:一是银行系统是否有钱买。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众的存款和央行的货币投放,3月末,M2同比增长11.6%,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10%。4月份,央行又进行了年内第二次降准,银行系统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实际上,1万亿的置换资金可以通过银行系统内部资金循环来提供,地方债净新增资金需求只有6000亿,相对银行系统的资金流入量来说是很小的。二是银行是否愿意花钱买。我国银行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银行在配置资产时,既要考虑生息资产的收益,又要考虑资金的成本。今年3月1日央行把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到1.3倍,存款利率出现了明显上升,3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69%,为一年来的最高水平,资金成本上升,债券利率也水涨船高,银行自然要求更高的地方债利率。资产收益率需要综合考虑流动性、信用风险等因素,从流动性看,地方债二级市场去年的换手率只有0.14,在所有债券种类中流动性最低,且不能回购和质押,这需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溢价。从信用风险看,省级政府信用自然要低于国家信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信用风险溢价。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系统不差钱,但购买地方债的意愿不强,主要因为债券发行利率上没有达到银行预期,银行需要更高的利率来弥补资金成本上升和流动性方面的损失。总体判断,今年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可按预期完成,但整体利率水平会明显高于去年。前段时期由于多地地方债发行推迟加重了市场担忧,但随着江苏首批地方债的顺利发行,市场情绪出现了缓解。
  
  还有一个担忧就是债务风险的问题,有评论认为,政府债券置换降低了债务风险,甚至认为,政府债务置换把风险向企业和居民转嫁。从风险的角度看,债务人存在着两个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流动性风险是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是短期的;偿付风险是偿付能力出了问题,是长期的。这几年地方政府进入了债务还本付息的高峰期,一些市县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出现了流动性风险,但从长期看,这些市县的经济发展前景好,财政收入还有增长空间,偿付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对于一些天文数字举债的地区,政府资产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又跟不上,则很有可能发生偿付危机。对于流动性风险,通过发行债券,延长债务存续期,可以及时化解,但对于偿付风险,是无法通过改变债务形式来化解。中央已经明确对于地方债务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省对下级政府也是采取同样类似的做法。虽然如此,我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决定了地方债的违约概率依然非常小,债务置换实际上是省级政府对一些市县的债务进行了隐性背书,有利于提高存量债务的整体质量。总体上,金融系统的风险状况会得到改善,但债务偿付风险仍然留在政府内部等待消化,并没有出现外溢和向外转嫁。